散文
十七年回響:王珍、楊衛(wèi)星的歌聲與胡老的筑路情
——作詞歌曲《三十五個年輪》爬上央視民族大家庭節(jié)目
杜曉言
杜曉言
有些聲音,是時光釀的酒,藏得越久,滋味越醇厚。就像王珍、楊衛(wèi)星在央視唱的《三十五個年輪》,隔了十七年,才終于在我耳邊漾開,醉了歲月,也暖了初心。
鐵道兵著名歌唱家王珍
1997年,為紀念英年早逝的鐵道兵戰(zhàn)友蒙標成,我寫下這首歌的詞。原鐵道兵文工團團長胡俊成譜的曲,竟讓王珍、楊衛(wèi)星的歌聲登上了《中央電視臺》的《民族大家庭》欄目,連播一周。聽說那歌聲點燃了鐵路青年的干勁,可我這個作詞的人,卻沒能親耳聽見——這份遺憾,在心底結(jié)了十七年的繭。2014年10月,繭突然被溫柔地剝開。國家開放大學(xué)胡吉成教授轉(zhuǎn)來胡俊成老師保存的音頻,那刻我握著手機,手指都有些發(fā)顫。點開的瞬間,王珍的嗓音清亮如溪,楊衛(wèi)星的聲線深情似海,兩個版本各有韻味,卻都把蒙標成的故事唱得滾燙。聽著聽著,眼眶就濕了——原來十七年前的旋律,竟能穿越時光,在這一刻把我的心撞得怦怦直跳。
更驚喜的是,當天下午1點,胡老的電話打來了。80歲的他聲音洪亮得像小伙子,說讀了我《筑路工的哈達》的詞,“鐵路比哈達”的喻意戳中了他的心:“太久沒見新時代的筑路歌了,這對筑路工不公平!”他要為這首歌譜曲,言語間的急切,是一個從1949年就投身鐵道兵的老兵,藏了一輩子的情結(jié)。他還念叨著《三十五個年輪》,說要把所有版本都寄給我,說每期鐵建報都讀,關(guān)心筑路的心思從未老。
那天傍晚,我在唐山——胡老當年參軍的第二故鄉(xiāng),改完《筑路工的哈達》的詞,按他說的發(fā)了短信。指尖在屏幕上滑動,心里滿是對這位八旬作曲家的敬仰。王珍、楊衛(wèi)星的歌聲還在耳邊回響,胡老的初心仍在燃燒,這份跨越十七年的緣,終究是讓筑路的故事,在歌聲里永遠鮮活了。
為您推薦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