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鐵路工程建設網訊(通訊員王蕊)初秋時節(jié),早晚風已帶幾分涼意,但紅旗農場吾家樂寶養(yǎng)老院的院子里,卻天天上演著熱氣騰騰的 “歡樂大戲”—— 一群平均年齡 75 歲的爺爺奶奶,手持彩扇扭起秧歌,用歡快的舞步點亮了晚年時光。?
9 月的清晨剛過,養(yǎng)老院的小院就響起了熟悉的 “咚咚鏘” 鼓點。68 歲的張桂蘭奶奶早早搬來小馬扎,手里攥著一把鑲著金邊的紅綢彩扇,見老伙伴們陸續(xù)到場,她笑著拍拍身邊的劉素琴:“今兒咱得把上次學的‘蝴蝶繞花’再練兩遍,上次你那扇兒轉得可真好看!”?
隨著鼓點節(jié)奏加快,二十多位老人陸續(xù)起身,排成兩列隊伍。領舞的李建國爺爺今年 81 歲,腰板卻挺得筆直,他左手握彩綢,右手揮彩扇,腳步一抬一落間透著勁兒:“大伙兒跟上節(jié)奏,別著急,扭出咱的精氣神兒!” 話音剛落,他率先邁出 “十字步”,紅綢在身后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,引得院友們陣陣喝彩。?
隊伍里,72 歲的王秀蓮奶奶學得格外認真。她左手緊緊跟著節(jié)拍擺動,右手的彩扇卻總在轉身時 “跟不上趟”,旁邊的張桂蘭見了,悄悄放慢腳步,用胳膊輕輕碰了碰她:“轉的時候手腕兒再松點,像搖撥浪鼓似的,你看 ——” 說著,張奶奶手腕一轉,彩扇 “唰” 地展開,扇面上的小雛菊仿佛跟著活了過來。王秀蓮跟著學,試了兩次終于找準感覺,她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:“可不是嘛!這么一弄,扇兒就聽話了,扭著也更得勁兒!”?
院子的角落里,養(yǎng)老院的王院長正舉著手機錄像,鏡頭里滿是老人們的笑臉。“之前有老人說想念年輕時扭秧歌的日子,我們就找了退休的文藝老師來教,沒想到一組織就成了‘爆款活動’。” 王院長笑著說,“這些彩扇和綢帶都是專門選的亮色,老人們看著心里就亮堂,每天練上一小時,不僅活動了筋骨,還能湊一塊兒嘮嘮嗑,比悶在屋里開心多了。”?
夕陽西下時,秧歌隊還沒散場。金色的陽光灑在老人們的白發(fā)上,紅綢彩扇在暮色里格外鮮艷。李建國爺爺擦了擦額頭的薄汗,嗓門依舊洪亮:“再來一段!扭到飯點才過癮!” 老人們齊聲應和,鼓點再次響起,笑聲、腳步聲、喝彩聲混在一起,飄出養(yǎng)老院的院墻,在初秋的傍晚里,釀成了最甜的 “夕陽味兒”。?
“以前總覺得老了就只能待著,沒想到在這兒還能扭秧歌、交朋友。” 王秀蓮奶奶一邊收彩扇,一邊跟同伴約著明天早來,“這日子過得有滋有味,比家里還熱鬧呢!”

















